华人网
标题:
中国甲骨文和金文的书法艺术特征
[打印本页]
作者:
华夏国际艺苑
时间:
2022-6-20 18:01
标题:
中国甲骨文和金文的书法艺术特征
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为殷王朝的甲骨文字,是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称古代文字。甲是的腹甲或背甲。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、距骨、牛头骨或鹿头骨等动物的遗骨。甲骨文的出土地点在河南省安阳县西北小屯村,不久那个地方就出了名。而出土最多为洹水一带。此地位于安阳河之南,历来传为殷王朝建都遗址,即通称的“殷墟”。
甲骨文是从殷王盘庚迁殷(前1300年)直到殷亡的二百七十三年间占ト记事的文字,即卜辞。这些ト辞的内容记录有上自王室祖先的祭祀;连年农作物的丰歉;雨水的有无;猎获物的多少;外夷的入侵等。下至帝王之梦;王妃妊娠分娩等生活,记载极为广泛。其年代约自公元前 400年左右至公元前200年左右,即自殷王朝第十九代的盘庚至最后的殷王帝辛(纣王)期间。
清光绪二十五年(1899),时为北京国子监祭酒、著名古文字学家的王懿荣在中药“龙骨”上面发现了这种文字,便收藏了起来,可不久去世。其所藏甲骨干余片归属了刘鹗。之后刘鹗又从一个叫方若的人那里再获得了三百余片甲骨,加上自己收藏的共计五千余片。他从这些甲骨中选择一千六百余片做成拓片,于1930年出版了《铁云藏龟》。这是有史以来中国第一次有人将甲骨文字介绍于世,也是第一部甲骨文字的著作。从此甲骨文字便流传人间,引起了当时许多学者的注意。其后孙诒让(1848-1908)、罗振玉(1866—1940)、王国維(1877-1927)等人即成为了甲骨文字的著名研究者。
甲骨文字绝大多数是用锐利的铸铜刀刻划的。也有极少数是用墨或漆书写的。也有刻好后再填以朱砂而成。由此可见,殷代的书写工具,除刻字用的铜刀之外,也有类似毛笔一类的工具。从甲骨文的书法看,刀刻的多是方折笔,显得瘦劲挺拔,笔写的以圆笔居多,字体大都肥壮雄浑,其书风多少带有不同的类型。甲骨文中有许多象形字,虽然古人有“书画同源”的说法,但是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并不等于图画。从结体体上看,甲骨文错综变化,大小不一,它均衡、对称、稳定等特点为中国书法艺术奠定了形式基础。
1933年,董作宾(1895-1964)在所著《甲骨文断代研究例》中根据字形变迁、书风异同、文法差别等特点,将甲骨文字的年代分为五期,即:第一期雄浑(武丁时代》;第二期谨伤(祖庚、祖甲时代);第三期颓靡(癝辛、康丁时代), 第四期劲峭(武乙、文丁时代), 第五期严整(常乙、帝辛时代)。
殷代早期,中国由新石器时代转到青铜器时代。殷代后期,即以安阳作为首都后,青铜器高度发达。此期间的青铜器大都刻有铭文,但殷代初期的青铜器刻有铭文较少,即便有铭文,也仅是几个字。股代以后,才有较长的铭文出现。
周代期间,因政治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变革,甲骨文逐渐衰退。随着青铜器的制作盛行,铭文也成了时尚。记录事件铜器常常是饮食器,叫作“彝器”。由于古人把“铜”称作“金”,所以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作“金文”,又叫作“吉金文字”,也叫作“器文字”。这类铜器以钟鼎为多,故此类文字被称为“钟鼎文”。青铜器上的文字叫作“铭文”。金文一般是先用毛笔写好,再刻在模子上铸出来。战国时代的金文,也有些是直接刻在器上的。铸刻的字下去的叫“阴文”,又称作“款”,凸起来的叫“阳文”,又称作“识”,合起来叫作“款识"。
周王朝的金文一种是“赏赐策命器"的西周金文。为受到周玉赏赐策命的诸侯、臣僚等,经告祖庙而制作的器物上的文字。另类是“自作器”的东周金文。西周金文至今约有二千件。这批金文现代学者将它分为前期、中期、后期三个时期;前期(前 1122一前1053)的金文,与殷末金文的字形相近,但已发展为严肃典雅,形成独自的书风。前期铭文的书法艺术特点是字体凝重,行笔方整。代表作有《令彝》、《大盂鼎》等;中期(前1052一前947)的金文,像前期金文粗犷的线条不多,稍细,大字则延伸,纵长匀称;后期(前946一前 771)的金文,全无粗线,行间字距相当,偏旁匀称,字形缺乏变化。中期和后期铭文书法的特点是变行笔方整为圆匀,结构紧密、平正、稳定;全篇章法纵有行,横有距。代表作有 《虢季子白盘》《散氏盘》、《毛公鼎》等。
东周金文分为“春秋时代”和“战国时代”两个时期。春秋时代的金文在初期接受西周后期的书风,无多大变化,但已逐渐显示出地方的特色。特別是南方的吴、越、楚诸国铭文字体有的波折起伏;有的字形装饰如同鸟虫般花纹,即后人所称的“蝌蚪文”和“鸟虫书”。战国时代的金文已呈明显分化。这是由于王室衰微,列国势力強大所致。铜器的制作盛行于诸侯豪族之间,铭文也不再用王室年号,而改用列国纪年等标记了。
作者:
Dacry
时间:
2022-8-6 17:20
甲骨文是公元前 2 世纪晚期刻在甲骨上的现代汉字——用于火火占卜的动物骨头或龟甲——的祖先,是已知最早的汉字书写形式
欢迎光临 华人网 (https://wth.chineseol.com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4